张居正传奇故事:张居正是怎么死的?
张居正堪称有明一代权力最大的内阁首辅。张居正本人曾对人说:“我非相,乃摄也。”所谓“摄”,就是摄政,是代皇帝执政,显然张居正自己也认为,他的权力超出一般的内阁首辅。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也称,张居正“宫府一体,百辟从风,相权之重,本朝罕俪,部臣拱手受成,比于威君严父,又有加焉。”张居正号太岳,时人竟将太岳相公与大明天子并称,张居正的显贵可见一斑。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显赫一时的超级首辅,却在死后惨遭清算,差一点被“断棺戮尸”。为什么生前威风八面的张居正在死后会受到如此羞辱呢?
隆庆六年(1572年)六月,明穆宗逝世,年仅10岁的明神宗朱翊钧即位,身为帝师的张居正在皇太后的支持下坐上了内阁首辅的宝座。在以后的10年时间里,大明王朝进入了张居正时代。作为明代最有建树的政治家,张居正在执政的10年中雷厉风行地推行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改革,一举扭转了嘉靖、隆庆以来财政连年亏空的窘境,使万历初年成为有明一代最为富庶的时期,同时他在军事上的改革也使原来“虏患日深,边事久废”的局面大为改观。
《明神宗实录》在对张居正的评价中称:“海内肃清,四夷服,太仓粟可地调,洵经济之才也。”对张居正执政10年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即便是对张居正怀有偏见的李贽也感叹张居正是“宰相之杰”。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如此功勋卓著的张居正却在尸骨未寒之际成为朝野攻击的对象,最后落得个抄家封门的下场。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张居正死后会出现这样的结局?
张居正画像
一种观点认为,张居正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独断专行,树敌过多。《明神宗实录》在论及张居正不足时说:“(张居正)偏衷多忌,小器易盈,钳制言官,倚信佞,方其怙宠夺情时,本根已断矣。”
不可否认,张居正在实行改革时的确有些独断专行,按他自己的话来说,改革必须“谋在于众,而断在于独”。其实,张居正的独断专行也有他不得已的苦衷。张居正执政之初,政局混乱,吏治腐败,官员们整天只知道相互攻击,而对政事却因循敷衍。张居正曾把当时官场中的上下级比作婆媳,称婆婆终日在嘴上唠叨,而媳妇却总是充耳不闻。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张居正力排众议实行了“考成法”,整顿吏治,对官员实行逐级考核,裁撤了一批冗官。那些整顿吏治中受到冷落和打击的官员自然心怀不满。而张居正推行的清丈田粮和一条鞭法,也都会使豪门巨室的利益受损,因此反对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面对重重阻力,为了使新政得以实施,独断专行便成为张居正最常用的武器,而这也必然得罪了许多人。
万历五年(1577),张居正的父亲张文明病逝,按照当时的规定,官僚丁忧必须辞官守制。然而当时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张居正不愿因为守制使改革半途而废,便与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联手策划“夺情”之局,由万历皇帝下旨“夺情起复”,张居正以“在官守制”的形式继续执掌朝政大权。此举引来了一片反对声浪,大臣们纷纷指责张居正违背传统的儒家伦理纲常,不配继续身居高位。
当时反对最激烈的是翰林院编修吴中行、翰林院检讨赵用贤、刑部员外郎艾穆、刑部主事沈思孝。由于有万历皇帝和皇太后的全力支持,加之张居正又与宫内实权人物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结成权利联盟,于是张居正票拟谕旨,对吴、赵、艾、沈四人施以严厉的廷杖,把那些反对者强行打压下去。然而此举遭来更多的非议,张居正也因此四面受敌。
张居正在世时,由于大权在握,加上皇帝、皇太后与冯宝的全力支持,其地位无可动摇,因此百官大多只能将不满埋在心底,表面上还要争相拍马献媚。万历十年(1582)春,张居正病重,久治不愈,朝廷大臣上自六部尚书,下至冗散闲官,无不设斋醮为之祈祷,日夜奔走于佛事道场,把祈求张居正平安的表章供在香火缭绕的神坛之上。然后再把这些表章装进红纸封套,罩上红色锦缎,恭恭敬敬地送至张府以表忠心。然而,张居正去世后,昔日表忠心的表章立即变成了弹劾的奏章,树敌太多的张居正终于遭受了致命的报复。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张居正身死受辱的真正原因是他威权震主,祸萌骖乘。有学者指出,张居正四面树敌固然对他造成不利的影响,但并不足以招来抄家之祸,而明神宗对他威权震主的报复,才是张居正悲剧结局的关键因素。
明神宗即位时年仅10岁,皇太后将小皇帝的调教全权交给了张居正。史载身为帝师的张居正对明神宗的教育是极为严格的,有一次,神宗在读《论语》时,误将“色勃如也”的“勃”字读成“背”音,张居正立刻厉声纠正:“当作勃字!”声如雷鸣,吓得小皇帝惊惶失措,在场的官员也无不大惊失色。
皇太后在宫中对神宗进行管教时,也常常说:“使张先生闻,奈何!”因此,在明神宗幼小的心灵里,对张居正是畏惧大于敬重。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明神宗不再是昔日无知的幼儿,对权力的渴望使他对张居正独揽大权开始心怀不满,然而,皇太后对张居正的全力支持却让他无可奈何,张居正“乞休”事件让明神宗深深体会到了这种困境。
万历八年(1580)三月,已经感到“高位不可以久居,大权不可以久窃”的张居正向神宗提出“乞休”的请求,毫无思想准备的神宗第一反应便是下旨挽留,毕竟在他即位的这几年里,一切军国大政都是由张居正主持的,他还真不知道一旦这位让自己敬畏的老师离开,情况会变成什么样子,想必他还记得当年张居正回乡葬父时,自己面对军国大政手足无措,不得不一日之内连下三道诏书,催促张居正早日返京的事。
张居正剧照
然而,两天后张居正再次上疏乞休,并提出一个折中方案:只是请假,并非辞职,国家如有大事,皇上一旦召唤,朝闻命而夕就道。神宗有些心动了,毕竟此时神宗已经年满18岁,按照常规也到了亲政的年龄,他也想尝尝亲政的滋味,只是张居正的地位太过特殊,没有太后的同意自己也不敢做主,于是神宗便去请示皇太后。想不到皇太后竟然说:“与张先生说,各项典礼虽是修举,内外一切政务,尔尚未能裁决,边事尤为紧要。张先生受先帝付托,岂忍言去!
待辅尔到三十岁,那时再作商量。先生今后再不必兴此念。”明神宗忽然发现,在皇太后眼中,自己竟然还是一个无知小儿,没有丝毫处理朝政的能力!这对一个自以为已经长大成人的18岁少年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而“辅尔到三十岁”更是让神宗一下子看不到自己亲政的希望。相信在这时,神宗心中原来对张居正的敬畏已经变成了怨恨,因为张居正已经成为他亲政的障碍。
万历十年(1582)六月二十日,张居正病逝,享年58岁。终于亲操政柄的神宗很快等到了弹劾张居正的奏疏。陕西御史杨四知上疏弹劾张居正十四大罪,尽管杨四知的弹劾没有什么真凭实据,神宗却没有放过这个发泄心中怨恨的机会,立即在奏疏上批示:“居正朕虚心委任,宠待甚隆,不思尽忠报国,顾乃怙宠行私,殊负恩眷。
念系皇考付托,待朕冲龄,有十年辅佐之功,今已殁,姑贷不究,以全始终。”神宗的这个批示表面看起来还有些顾念旧情的意思,实则不啻是向天下传达了一个可以弹劾张居正的信息。果然,此后弹劾张居正的奏折接连不断,神宗也顾不得什么“姑贷不究,以全始终”了,万历十一年(1583)三月,明神宗下诏追夺张居正官秩,接着又下诏查抄张府,并亲笔写下“张居正诬蔑亲藩,侵占王坟府第,钳制言官,蔽塞朕聪……专权乱政,罔上负恩,谋国不忠,本当断棺戮尸,念效劳有年,姑免尽法追论。伊属张居易、张嗣修、张顺、张书都着永戍烟瘴地面,永远充军。你都察院还将居正罪状榜示各省直地方知道。”
张居正死了,他的葬礼可谓极备哀荣。然而,想不到仅仅过了9个月,一切都变了,昔日显赫的江陵张府已经变成了人间地狱,还差一点被断棺戮尸。这场奇祸因何而生,是张居正生前树敌太多,还是他威权震主?张居正如果地下有知的话,恐怕要好好反省了。
冬季暖胃的食物有哪些
五险一金自己怎么缴纳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