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10这个十个数字用苏州话你能读清楚吗
明清时期,苏州曾经是中国商业最发达的地区,商人那么多,算帐自然离不开数字。于是,苏州这座古老的城市与数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今通用的阿拉伯数字在中国推广使用才100多年,在这之前,在中国商界流行的记数方式,就叫“苏州码子”。据记载,苏州码子,也叫草码,花码、番仔码、商码。
是中国早期民间的“商业数字”。它脱胎於中国文化历史上的算筹,也是唯一还在被使用的算筹系统,产生于中国的苏州。现在在港澳地区的街市、旧式茶餐厅及中药房偶而仍然可见。
在苏州码子中〡〢〣〤〥〦〧〨〩十,与我们现在使用汉字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相对应。主要用途是速记,旧时的一些公文、契约、帐表、官帖、私钞、当票中以及背书等所有涉及经济方面带有数字的文档中,经常被使用,而且广泛的运用于政治、经济、军事、商业、工业及百姓生活等各个领域。
苏州码子,是中国数字文化演变的产物,他比汉语数目字简单易学,比汉语大写数字更为简便宜行,故能长时间在民间流行。随着阿拉伯数字普遍使用,苏州码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但作为中国数字文化的一个代表,它在中国数目记录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仍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同时,可能由于南北客商在苏州操各自方言进行交易,故而现今苏州话中,数字的读音也相当有特色。
“一”的读法和普通话差不多,一般有两种读法,只是发YI时,音略显短促。在报号码时,会被读成YAO,比如:119,114…,特别是“123”被读成YAONISAN时,因为123后面是4,而“4”与“屎”在吴语中谐音,就有了特殊的含义。
说起“二”,读音有些复杂,有NI,LIANG,ER,等读法,在按顺序一、二、三、四…,个位数的“二”读LIANG和NI都可以,但“十二“的“二”只能读NI。而“二十”可以合为读NIAN(廿),也可以读ERSHE。二十以上至三十,一般都读NIANYI(21)、NIANNI(22)、NIANSAN(23)等。表示二百、二千、二万时,“二”又读LIANG。
还有,作为序数词组合在词语里,读NI的居多,如:第二、阿二(排行老二)、二锅头,二婚头等。
当表示数量时,一般读LIANG,如:二部汽车、二只鸡蛋等,但跟“两”这个量词搭配时,“二”读NI,如:二两阳春面、二两黄金等。
此外,还有些习惯用法,很难找出规律,比如:地名“二郎巷”里的“二”读NI,但天将“二郎神”里的“二”却读ER,真是令人丈二(NI)和尚摸不着头脑。
“五”的读音一般只有一个读音,就是“恩”的音拉长,但在一些特定场合或需要加重语气时,会发“乌”音,可能来源于苏州官话,评弹中经常能听到,如《三国演义》里的“五虎上将”,“五”就“乌”。
在普通话中,十的发音只有一个,而苏州话中,十一、十二、十三…里的“十”,发重音。二十、三十、四十…里的“十”,发音轻而短促。
三、四、六、七、八、九的发音基本都只有一种,没那么复杂。
另外,在苏州话中,嵌着数字的词也很多,如:七七八八(八九不离十)、不二不三(半吊子)、七不老三欠(不象样)、搞七念三(胡搞)、投五投六(不稳重,心神不定)、七不搭八(牛头不对马嘴)、七翘八裂(不平整)、三脚猫(小伎俩)、杀千刀、猪头三、十三点…
早在2002年,数字苏州”的战略目标就已提出,“数字苏州”建设正有序推进,给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带来了便利。经过几年的建设,苏州已初步构建完成地理信息资源空间数据框架,建成了苏州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提供了地理空间信息的共享服务。
历史上的“苏州数字”和现在我们推进的“数字苏州”,看似巧合,其实,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在发展和前进中的必然,看着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各类数据铺天盖地而来,可其实,对于老百姓而言,关心的也只是那么几个数字而已。
你知道印象画派是什么意思吗
中国现在还有附属国吗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