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江:六条腿四个翅膀没有脸的神兽
帝江的介绍
帝江,是中国远古神话中的神鸟。《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西次三经》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
白话译文:“西方的天山上,有一只神鸟,形状像个黄布口袋,红得像一团红火,六只脚四只翅膀,耳目口鼻都没有,但却懂得歌舞,名字叫做‘帝江’。”除此之外,《神异经》记载的怪兽也叫此名。黄帝、共工氏首领在一些记载当中也被称为“帝江”。
帝江的身世
袁枚(1716年-1798年)的《子不语·蛇王》中也说:“楚地有蛇王者,状类帝江,无耳目爪鼻,但有口。其形方如肉柜,浑浑而行,所过处草木尽枯。”这段文字把帝江、蛇(龙)、《庄子·应帝王》中的浑沌(见下文)联系在一起,决非偶然。
《庄子·应帝王》载:南海的天帝叫倏,北海的天帝叫忽,中央的天帝叫浑沌。倏和忽两人常到帝江那里去玩耍,帝江招待他们非常殷勤周到。有一天倏和忽在一块儿商量怎样报答浑沌的恩德。
他们说,每个人都有眼耳口鼻——七窍,用来看呀,听呀,吃东西呀,等等,偏那浑沌一窍也没有,未免美中不足,我们不如去替他凿出几窍来。于是就带了斧头、凿子之类的工具,去给浑沌凿窍。一天凿一窍,七天凿了七窍。但是可怜的浑沌,经他好朋友这么一凿,却“呜呼哀哉,寿终正寝”了。
这个有点滑稽意味的寓言,包含着开天辟地的神话的概念。浑沌被倏忽——代表迅疾的时间——凿了七窍,浑沌本身虽然是死了,但是继浑沌之后的整个宇宙、世界却也因之而诞生了。本质上其与开天辟地的浑沌世界毫无关系,这里只是一个寓言故事。
帝江的古籍记载
《山海经》
源自《山海经》的帝江的形象为识歌舞的神鸟。有的本子为“有神焉”,繁体的“鸟”与“焉”写法相近,传抄中可能有差错,但都讲得通。即原意为:像太阳一样平坦浑圆,耳目口鼻都没有,但却懂得歌舞。
《庄子》
《庄子·应帝王》中有“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的句子。又写到“儵与忽时
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帝江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这里的记载显示浑沌(帝江)的形象乃有人之情而无人之形。
在《庄子·天地》中又有“彼假修浑沌氏之术也,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的句子,帝江之智力实在有限。这里帝江更被人化而冠以“氏”。这些显然并不是上古凶兽原型。
更为原始的帝江形象出自《山海经·西次三经》,“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江读作鸿)也。”这里的帝江已和传说中魔兽的形象很一致了。
《神异经》
再到后来,《神异经》中云:“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音皮)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性,有腹无五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名为混沌。空居无为,常咋其尾,回旋仰天而笑。”帝江已经完完全全是凶兽的形象了。
帝江与浑沌
根据《庄子集解》:南海是显明之方,故以倏为有;北海是幽暗之域,故以忽为无,中央既非北非南,故以浑沌(帝江)为非无非有者也。
倏:喻有象也;忽:喻无形也;浑沌:无孔窍也,比喻自然。倏、忽取神速为名,浑沌以合和为貌。有无二心,会于非无非有之境,和二偏之心执为一中志,故云待之甚善也。倏、忽二帝,犹怀偏滞,未能和会,尚起学心,妄嫌浑沌之无心,而谓穿凿之有益也。不顺自然,强开耳目,乖浑沌之至淳,顺有无之取舍,是以不终天年,中途夭折,应了老话:为者败之。
浑沌(帝江),在中国古代神话里,确实是一个天神的名字。《山海经·西次三经》说,西方的天山上,有一只神鸟,形状像个黄布口袋,红得像一团红火,六只脚四只翅膀,耳目口鼻都没有,但却懂得歌舞,名字叫做“帝江”。
帝江就是帝鸿,也就是那个作为中央上帝的黄帝,所以寓言便直接把他当做是中央的天帝。至于有人说帝江是黄帝的儿子,那倒恐怕是较后起的传说。
皮克的国家队生涯
范·尼斯特鲁伊个人资料和职业生涯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