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思陵为何人所建 明思陵什么时候建成的?
十三陵中的最后一陵是思陵,那是明朝亡国之君崇祯皇帝及周皇后、田贵妃的安息之处。崇祯没想到明朝灭亡得这样快,所以生前没有为自己建造陵墓。当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涌进北京城时,已上吊死去的崇祯帝得到了比较道义的对待,被放进棺木与自己的皇后、宠妃葬到了一起,不过葬入的是他生前为宠妃修建的墓。
思陵在长陵西南约12里的锦屏山下,那里原是崇祯皇帝田贵妃的墓。陵园南近西山口,西北与宪宗、神宗、世宗的妃子墓相邻。末代皇帝的陵墓远避祖先陵园,与众妃子墓为伍,这是为什么?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光宗第五子,熹宗死前遗诏让他即位,在位共17年。熹宗留给他的是一个百孔千疮、风雨飘摇的明王朝,他曾想挽回明朝的衰亡,刷新朝政,但最后还是无能为力。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到北京城,在进北京前,路过昌平,起义军纵火烧毁了皇陵的地面建筑。十八日,有太监打开彰义门投降起义军。当天夜里,崇祯帝登上万岁山向四处眺望,见大势已去,北京几乎全为起义军占领,遂变易服装,带了刀剑,想夺正阳门逃走。
守门的明军不明情况,以为是皇宫里发生了变乱,遂开炮袭击,崇祯帝竟然无法出城,只能返回皇宫。他自知穷途末路了,下令皇后周氏及袁贵妃自缢,并砍死数名嫔妃。他命人把太子及两个王子化妆送走,又来到寿宁宫和昭仁殿,砍断了长平公主左臂,杀死了昭仁公主。
天将亮时,他鸣钟召集大臣,想孤注一掷,作最后的挣扎。宫中一片混乱,人人都在想怎样逃命,大臣们一个也没有到。走投无路之下,崇祯登上万岁山,在寿皇亭旁的树下自缢而死。死前在自己的衣服上用红笔写道:“朕自登极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当时只有太监王承恩跟随他一起上山,并在崇祯帝前跪缢而死。
两天后,李自成的部队找到了崇祯的尸体,用门板将崇祯和周皇后的尸体停在东华门外。李自成命人将两人尸体装入柳木棺内,搭盖了临时灵棚。几天后又重新改殡,将崇祯装入红漆棺内,将周后装入黝漆棺内。
崇祯帝头戴翼善冠,身着衮玉渗金袍,周后也穿戴上了相应的服饰。崇祯帝生前曾有在遵化马兰峪修陵的动议,但由于当时国事纷繁,没有具体实施,李自成考虑后决定,命人将崇祯和周皇后葬入崇祯的田贵妃墓中。
田贵妃是朱由检的宠妃,天生丽质,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她倚仗皇帝的宠爱,在后宫显得十分骄纵,与周皇后关系比较紧张。后因事被朱由检斥居别宫,受到冷落,心情不佳。不久,田贵妃生的皇五子朱慈焕病死,田贵妃抑郁成疾,于崇祯十五年(1642)七月病故。
朱由检内心是很喜欢田贵妃的,因而感到十分悲伤,特意在天寿山陵园内给她修建了坟墓。崇祯十七年正月,田贵妃葬入天寿山陵域。侍郎陈必谦具体负责陵园建设,地面建筑还未筑成,明朝已经灭亡。
《十三陵始末记》记道:崇祯十七年三月二十五日,农民军顺天府一位李姓官员,命昌平州官吏马上动用公家的钱雇民夫,打开田贵妃的坟墓,合葬崇祯帝及周皇后梓宫。四月初三发丧,四月初四下葬,千万不能误了时刻。
但这个时候昌平州官库如洗,官员十分发愁,于是再次入京禀报顺天府。经过再三协商请示,最后顺天府说可以让昌平州的铺户捐助。后来,赵一桂、孙毓祉、白绅、刘汝朴、王政行等十人共捐铜制老钱340千,雇民夫头杨文包揽开闭墓穴。
经办此事的昌平州吏目赵一桂,特意记录下了寻找打开田贵妃墓的全过程。田妃墓隧道长十三丈五尺,宽一丈,深三丈五尺。民夫们开挖了四昼夜,至初四日寅时始见地宫石门。地宫分为前后两层,各有石门。第一层为三间享殿,陈设着祭器,正中前面放着香案,两旁边排列着五彩绸缎制成的宫人,当中悬挂着两盏长明灯。
东间一座石制寝床,铺着绒毡,放着绣被、龙枕,服饰和用物放在大红箱内。第二层石门后有大殿九间,里面也有石床,高一尺五寸,宽一丈,田妃的棺木就放在这里。
初四日申时,崇祯和周皇后的棺木送到,暂时停放在祭棚内,棺木前陈设着猪羊金银纸笺等祭品,在场的人举哀祭奠。之后,将田贵妃的棺椁打开,将其棺木移于石床右侧,然后将周皇后棺木放于石床左侧,最后将崇祯帝的棺木放入田贵妃的椁中,停放在石床的正中。棺椁安放好后,人们在棺椁前设香案祭器,点起万年灯,遂将两座石门关闭,再将隧道口填埋。
两天后,当地百姓又在墓室上面封土,修筑了一个几米高的坟冢,赵一桂和孙毓祉二人还各捐银五两,雇人在坟茔周围砌起了五尺高的砖墙。
清朝入关后,为了平息汉族上层人物对满人的反感,笼络汉族人对清廷效劳,决定重新为崇祯帝举行丧礼,并营建陵墓的地面建筑,设立陵户,给予地亩,按时举行祭祀活动。这年的五月四日,清廷宣布,全国为崇祯帝服丧三日。
二十二日,决定以帝礼改葬崇祯及周皇后,并赐陵租1500两着手建陵,将陵墓命名为“思陵”。十一月二十九日,在顺治帝的亲自过问下,陵园开工建设。十二月,营建所需的石碑、石座运至北安门外西步梁桥,随即改葬完毕。
顺治二年四月十二日,下令葬忠心耿耿的太监王承恩于崇祯帝陵旁。为旌表他“殉难从死”的忠君行为,顺治亲自撰写了两通碑文,立于王承恩墓前。十月,思陵享殿建成。顺治十六年(1659)三月,立陵前神道碑。至此,思陵的规制已大体完成。
乾隆年间,由于长年失修,思陵的部分殿庑倾圮严重,遂又拨款两次修葺,享殿、明楼、垣墙面貌一新。就这样,这个经清人一再修葺的思陵成了朝代更迭过程中的悲歌绝唱。
世宗贤妃墓简介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