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纪念馆简介
郑板桥纪念馆是中国历史人物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兴化市昭阳镇牌楼北路2号。1983年11月为纪念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而建立。1993年11月新建馆舍为古典式建筑,迎门为大型花岗岩郑板桥全身塑像、郑板桥兰竹石大理石壁雕。
该馆藏品1181件,其中郑板桥书画墨迹33幅,金农、闵贞、郑銮、刘熙载等人的书画348件,当代名人为纪念郑板桥、施耐庵而作的书画833件。该馆基本陈列为“郑板桥生平及艺术成就”。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郑板桥出生于江苏兴化县东门外古板桥。是时,华喦12岁,高凤翰11岁,边寿民10岁,汪士慎8岁,李鱓8岁,金农7岁,黄慎7岁。这些未来的“扬州八怪”,如一颗颗棋子,散落在康乾盛世各自的土壤上。古板桥是兴化古城东门外护城河上的一座木板桥,郑板桥故居所在的巷子叫竹巷。板桥曾说:“予家有茅屋两间,南面种竹……”这曾经种竹的茅屋,兴化市政府于1983年对其进行了修缮改造。
故居南边是偏房,北边是正屋,俗称“郑家大堂屋”。赵朴初和刘海粟两位大师分别为故居门厅题写“郑板桥故居”和“板桥故居”的匾额,从门厅入,见一照壁,左拐便豁然进入院子,院子里郁郁蓊蓊,老竹新篁散发着清香,盆兰、芭蕉点缀其间,青苔累累暗示着故居的久远。
1993年兴化市政府又在郑板桥纪念馆的基础上扩建为兴化市博物馆,舒同、启功两位先辈先后书写了馆名。新馆与历史遗迹四牌楼、李园连成一片,构成古城兴化新的文化村落。
郑板桥纪念馆亦称兴化市博物馆,位于城区中心地段,占地6000多平方米,粉墙黛瓦,曲廊环绕,系三层仿古建筑。馆内庭院中板桥塑像矗立,奇石修竹辅之,有水池、池边嵌石,犬齿相依,参差有致,逢夏季,池内睡莲盛开,红鲤穿梭其间,别有一番情趣。馆内主要有《郑板桥生平及艺术成就》、《兴化历代名人》、《施耐庵文物史料陈列》等陈列展览。
处正南的四牌楼上悬挂47块匾,记载了兴化历史上74位前贤的事迹,为后人所景仰,匾上题字都出自当代著名书法家之手,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故居北屋挂有一幅漆画,漆画两侧的对联是郑板桥在范县任上所作:“秋从夏雨声中入,春在寒梅蕊上寻。”原在东西两侧的兰石图和墨竹图都是清代原物,现都已被收藏。
郑板桥卧室在堂屋东边,橱柜、衣箱、灯台等都是他使用过的旧物,后人将“难得糊涂”的其他仿品陈列其中。堂屋西边是郑板桥的乳母费氏的房间,房内陈列着郑板桥的大事年表,以及各类研究郑板桥的著作、论文。
院子的东侧是厨房,内有木刻对联:“白菜青盐籼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是郑板桥写给他的表兄袁安石的。故居南边的门楣上有“聊避风雨”的砖刻,下有一棵新竹傲然挺立,如板桥老人“删繁就简”的影子。
该馆藏品1181件,其中郑板桥书画墨迹33幅,金农、闵贞、郑銮、刘熙载等人的书画348件,当代名人为纪念郑板桥、施耐庵而作的书画833件。
该馆基本陈列为“郑板桥生平及艺术成就”。陈列“昭阳郑氏家谱”、板桥老人的遗物、7种版本的《郑板桥集》、板桥墨迹的复制品和照片以及有关的研究论著、资料和剧本、金石、传说故事等。纪念馆所辖的郑板桥故居,为南北8间的清代民房建筑。粉壁黛瓦,兰竹萧疏,保持“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原貌。故居内不定期地举办小型书画展览,播扬郑板桥的艺术成就。
战国四公子谁的下场最惨
隋文帝废太子杨勇的原因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