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李岗文化:目前中原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裴李岗文化是什么时期
裴李岗文化是中国河南省的新石器时期文化,是目前中原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由于最早在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村发掘并认定而得名。裴李岗文化是汉族先民在黄河流域创造的古老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来源。裴李岗文化是分布于河洛地区的一支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依据豫中地区 6处该类文化 的典型遗址的材料, 可将其分为早、 中、 晚三期六段, 基本上代表了目前发现的裴李岗文化的各个不 同发展阶段。
同时依据对已发表的不同遗址14C测年数据的分析, 把裴李岗文化的绝对年代大体推定在距今 8500年 ~ 7000年。证明早在8000年前,汉族的先民们已开始在中原地区定居,从事以原始农业、手工业和家畜饲养业为主的氏族经济生产活动。
裴李岗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我国仰韶文化以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段历史空白。
这个时期,已进入以原始农业、畜禽饲养业和手工业生产为主,以渔猎业为辅的原始氏族社会。该文化的分布范围,以新郑为中心,东至河南东部,西至河南西部,南至大别山,北至太行山。重要遗址还包括临汝中山寨遗址、长葛石固遗址等。
综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放射性实验室对裴李岗遗址出土的木炭标本测定的年代结果,裴李岗文化的年代距今约7000-8000年,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
裴李岗文化遗址在哪
迄今,发现裴李岗文化遗址已达100余处,分布在河南境内的40多个县、市,少者一处,多者八九处。其中,黄河南岸的豫中地区较为集中,豫西山地的浅山丘陵地带和豫南的大部分地区也有分布。
北到黄河以北的安阳地区,南到与湖北相邻的信阳地区,西到洛河、淅川上游的卢氏,东到惠济河流域和颍河流域的杞县、项城地区。
裴李岗文化遗址的面积不大,小的为数千平方米,大的可为10000或数万平方米,一处单纯的裴李岗文化堆积层的平均厚度多在1米左右。如果一处遗址既包含有裴李岗文化,也有仰韶文化和龙山时期文化,其面积一般在数万到十余万平方米,文化堆积也相对厚一些。
从地质构造上看,河南省广大地区是以华北陆台为基础的。由于地质运动史上的无数次升隆,造成了很多山间盆地和谷地,如在豫西有伊洛盆地、汝颖谷地、溱淆谷地等等;太行山以东有林县盆地;嵩山以东,是黄河冲积平原。
俯瞰整个中州大地,到处似乎是平畴沃野,但从小区域上观察,则分布着密密麻麻的土岗沟壑。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诸氏族部落,就大多生活在靠近各个河流的岗丘上。这一带第四纪黄土广泛覆盖,尤其是豫东平原,黄河冲积的次生黄土非常有利于古代农业的发展。
据气象学方面的研究,在距今2500—8000 年的全新世中期,中原和华北地区的年平均气温比现 在高得多,粟作农业的起源很可能就在这里发生。
裴李岗文化的典型遗址除裴李岗外,还有新郑的沙窝李和唐户村,新密莪沟,长葛岗河,临汝中山寨,许昌丁集,郏县水泉,巩县铁生沟等等,不下 40 余处。碳 14 断代为公元前 6200 年至前 5500 年前后,经历了 700 年的发展而进入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仰韶文化。
裴李岗文化的特点
裴李岗文化,无论是生产力还是文化艺术,在中国远古这块大地上,与同时期河北的磁山文化、甘肃的大地湾文化相比,无不处于领先地位。考古学家赵世纲在他的《关于裴李岗文化若干问题的探讨》中说:“西亚的新月形地带和中国的嵩山东麓,好像东西并列的两座灯塔,远在八千年前,同时期出现在亚洲的两翼,标志着东半球进入了‘农业革命’新时代的黎明时期。”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在他的《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中提出中国是“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上万年的文明起步,五千年的古国,两千年的中华一统实体。”
考古资料表明,中原的裴李岗文化约在一万年左右,是新石器早期最先进的一种文化。苏先生提出的“上万年的文明起步”应该是指裴李岗一类的文化了。
裴李岗文化与华北早期新石器文化其他类型一样存有细石残余,表明它与以河南灵井和陕西沙苑为代表的中石器遗存有着渊源关系。从建筑遗存、埋葬习俗、农业生产,特别是陶器形制、纹饰等方面考察,它与后来的仰韶文化关系更为密切,一般认为,仰韶文化中后冈类型是对裴李岗文化及磁山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裴李岗文化与老官台、李家村、磁山诸文化一起是仰韶文化的前身,故被统称为“前仰韶”时期新时期文化。
柳永的人物评价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