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
“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这两句话是顺着“命物”来的。明确一点说,命是生命的命,是个名词,在这里当动词用,有主宰和驾驭的意思。
物是万物的物。用现代汉语说“命物”,就是“主宰和驾驭万物”。那么在鬼谷子看来,怎么才算是主宰和驾驭万物呢?
鬼谷子说“命物”有两层含义。一是“知存亡之门户”,一是“筹策万类之终始”。
“知存亡之门户”是第一层含义,是从思想认识上说的。“门户”是《鬼谷子》里一个重要的概念,鬼谷子反复强调,要“守司其门户”。门户在古代是有区别的,门是宅院的大门,户是堂室的小门。鬼谷子认为,事物的存在和灭亡一定有它的道理和途径。这个道理和途径,是有层次的,就像进入一间屋子,要先通过门,再通过户一样。所以,“知存亡之门户”不该仅理解为“知道事物存亡的关键”。把门户理解为关键当然不错,但很不够。
这里可以举个例子。晋文公重耳做了国君后,发奋图强,致力于训练民众。次年,晋文公就准备对外用兵。他的重臣也是他的舅舅子犯劝他:“晋国战乱多年,人民还不知道什么是义,还没有安居乐业。”于是,晋文公加强外交活动,护送周襄王回国复位。回国后他又积极为人民谋利益,人民开始逐渐关心生产,安于生计。
不久,文公又想用兵,子犯又说:“民众还不知道什么是信,而且还没有向他们宣传信的作用。”于是晋文公又征伐了一个叫做“原”的小国,约定三天内攻不下来就撤兵。三日后,晋文公真的信守诺言,退兵三十里,向国内外证明他的诚实和信用。在这一系列行动的影响下,晋国的商人做生意不求暴利,明码标价,童叟无欺,全国形成了普遍讲信誉的好风气。
于是,晋文公说:“现在总可以了吧?”子犯说:“人民还不知贵贱尊卑之礼,没有恭敬之心。”于是,文公用大规模的阅兵来表现礼仪之威严,设置执法官来管理官员。这样一来,人民开始习惯于服从命令,不再有疑虑。
直到这时,子犯才同意晋文公大规模的对外用兵。城濮一战,晋迫使楚国撤兵谷邑,解了宋国之围,晋文公一战而称霸诸侯。
这个故事里,子犯先后说了三件事:一让人民安居乐业;二取得人民的信任,三要求人民严格遵守法令。这三件事都是晋国对外作战,乃至称霸诸侯的门户。
“知存亡之门户”,在鬼谷子看来,是圣人“为众生之先”,也就是作为一个领导者,所必须的素养。领导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哪怕是一个小单位,都要首先有这个“存亡之门户”的概念。比如领导一个企业,产品、营销、管理、广告等等都很重要,但哪个是你现在的“存亡之门户”?哪个是门、哪个是户,要头脑很清楚才行。头脑不清楚,就会丧失主见,逐渐受迷惑。比如有些企业,特别是大企业,迷信广告。广告自然可以使一个濒死的火腿肠企业复活,但也会让一个如日中天的酒厂倒闭。这一生一死的关键,全在领导人对“存亡之门户”的认识!
命物的第二层意思是“筹策万类之终始”。有了对“存亡之门户”的正确认识,才能谋划具体的策略。有一个正确的方向,谋划才能有效恰当。楚汉之战的时候,项羽把刘邦包围在荥阳,并断绝了粮道,情势相当危急。刘邦是一个什么心理状态呢?汉书记载了四个字“汉王忧恐”,忧是担忧、发愁,没有主意没有办法了;恐是恐惧,害怕了。刘邦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很难保持头脑清楚。这时谋士郦食其帮他想出一个策略,就是“复立六国之后”。按郦食其的逻辑,复立六国的后代,六国的人自然感恩戴德,拥戴你刘邦做霸主,项羽也就俯首称臣了。
这里我们不能简单的去批评郦食其幼稚。郦食其毕竟是刘邦早期的重要谋士。实际上这个策略,张耳曾经向陈胜提出过,但陈胜没有采纳。这说明当时社会确实上有一股六国复辟的情绪和势力。郦食其提出这样的策略是想借此来瓦解项羽。
问题是,这个策略在陈胜来说,是个好策略;对刘邦来说,未必是恰当的。陈胜的对手是强秦,恢复六国等于给强秦多树立了六个敌人,给自己多找了六个帮手。刘邦所处的情势不同,是楚汉对峙,天下非楚即汉,非汉即楚,这样的策略则等于割肉饲虎。且刘邦看不起项羽,志在必得。若在平时刘邦听说这样的办法,必定又要骂人,但”忧恐“之下,刘邦已经没了主见,慌不择路,采纳了郦食其的主意。
这时,多亏张良及时的点拨,张良问刘邦:“如果把土地都分封给六国后人,则将士谋臣各归其主,谁还会随汉王您争夺天下?楚军强大,六国软弱必然屈服,怎么能向您称臣呢?”换句话说,正因为六国覆灭,才有你刘邦的机会,六国若复活了,哪有你刘邦的分啊!经过张良一点拨,刘邦马上清醒过来,命令赶紧销毁刻好六国印玺。
上面“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都是就着命物来讲的,是鬼谷子一书的中心,着眼点。至于如何运用“阴阳捭阖”来“命物”,后面鬼谷子为我们做了详尽的论述和说明。
我国生育政策的发展
彭祖的延年益寿秘诀是什么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