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女教授获国际脑研究大奖
浙大教授脑研究
北京时间2019年7月15日,国际脑研究组织-凯默理(IBRO-Kemali)基金会评奖委员会宣布:第12届IBRO-Kemali国际奖的获得者,为中国浙江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的胡海岚教授。
据浙江大学消息,该奖旨在全世界范围内表彰在基础与临床神经科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45岁以下的科学家,每两年评选一位。奖金为25,000欧元,获奖者将受邀在欧洲规模最大、每两年一次的欧洲神经科学年会上发表主题演讲。
胡海岚,浙江大学医学院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神经科学中心执行主任。毕业于北京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冷泉港实验室博士后。2008年回国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担任研究员。2015年加入浙大。
她和团队在情绪的神经编码、抑郁症发生的分子机制、及社会竞争的神经基础等脑科学前沿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既有理论意义又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系统性原创成果。这给无数抑郁症患者带来了福音!
浙大教授脑研究内容是什么
在IBRO官网的授奖依据中,评奖委员会这样描述胡海岚的贡献:
此奖为表彰胡海岚教授在“情绪和情感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本机制”这一脑科学前沿领域,所取得的令人敬佩的成就。这些成就得益于她对系统神经科学中尖端前沿技术的驾驭,而她本人正是这些技术的开拓者之一。
近年来,氯胺酮作为新型抗抑郁药物,由于其快速的抗抑郁作用(在几小时内改善情绪),以及能够在很多(>70%)“难治型抑郁症患者”中取得疗效,被誉为整个精神疾病领域近半个世纪最重要的发现。
胡海岚团队的这一系列研究,首次阐明了氯胺酮快速抗抑郁的全新神经机制:氯胺酮可以通过阻断外侧缰核的簇状放电,终结这种放电对下游单胺类奖赏脑区的过度抑制,最终产生快速抗抑郁的疗效。
胡海岚简历
胡海岚,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浙大医学院教授,高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2-1996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生物系并取得该专业学士学位,之后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Corey goodman的指导下于2002年获得了神经生物学方向博士学位。2009年加入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 自2015年5月起任职浙大。
实验室致力于研究情绪与社会行为的分子与神经环路机制,曾在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多篇具有重要价值的学术论文。
2015年4月,胡海岚入选2015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名单。
2015年12月22日,获得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及欧莱雅中国共同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2019年7月,浙大教授胡海岚获脑研究大奖。
以上就是浙大教授脑研究的相关内容,更多消息请关注社会百态栏目。
草婴生平经历简介如何评价草婴?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