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男人纳妾的原因
一、无子纳妾与多子多福
中国传统社会极为重视子嗣,在“不孝为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影响下,无子而纳妾,是天经地义的。倘若正妻无子,丈夫纳妾就有了最充分、堂皇的理由。《明会典·刑部·律例》规定:世子、郡王25岁无子可置二妾,30岁无子可置四妾;将军30岁无子可置二妾,35岁无子可置三妾;中尉30岁无子可置一妾,35岁无子可置二妾;庶人40岁以上无子可娶一妾,足见正妻无子是纳妾的最正当理由。
丈夫若是不肯纳妾,会受到家族、社会的谴责,因为他们有断绝祖宗香火之过。同时在多子多福社会观念影响下,即使妻已生有子,也都可以纳上一二个妾,以便多生几个儿子。所以,纳妾原因最常见的是为了生子。对于一般家庭,尤其是妻未生育儿子的家庭,纳妾主要是为了续嗣、传宗接代,贤德的妻子还会主动提出为丈夫买妾,争取为夫家门户留下一脉骨血,这是受人称道的德行。相反一些自己不能生育且阻挠丈夫纳妾的妻子,往往被称为“妒妇”,受到道德的谴责,丈夫有权把她休弃。
除了纳妾生子外,也有年老买妾,以侍候日常生活的。还有一些人,因为家境贫困,无力支付聘妻的费用,便买妾建立家庭。
总的说来,在封建社会,除了极少数人外,不仅是官僚士大夫、大地主、富商大贾,只要稍有社会地位与经济能力的各阶层人士乃至平民百姓,纳上一二妾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也得到极力鼓吹所谓的“存天理,去人欲”的道学家的认可,“有妻有妾,方始成个家”。
但是,受普遍存在的享乐思想诱导,与在日渐严重的奢靡的社会风气影响下,不少人对纳妾已不再仅是为了生子续嗣与多生子多享福,更不仅是为端汤侍药的日常服侍与家务劳役,而是作为人生声色享受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作为炫耀社会地位的手段,这在官僚士大夫特别是权贵之家、大商人、大地主之家更为普遍,形成风气。
二、注重声色享受
俗话说:娶妻以德,纳妾以色。人们娶妻,必须讲究门当户对,要求四德皆备,能贤惠治家,把妻子当成是帮助丈夫的主内轴心。纳妾就不同了,虽然也不乏有以协助料理家务为名、有以生子延嗣为名而纳妾者,但更多的人是出于贪恋美色、满足肉欲的目的,“纳妾以色”的话就深刻地道出了其中的核心,“人之买妾,欲其侍奉之乐也”。
一些有钱有势的男主人,往往买妾不止一个、两个,有的拥有五六个、七八个甚至十来个或更多的,而且不管正妻有子无子,本人年岁多高,仍乐此不疲。官僚和富户往往广置侍妾,有的取其美貌,有的取其长于歌舞。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这是他们身份地位的一种象征,同时也用以满足其荒淫生活的需要。
姬妾辈由于身份卑微、类同财产,故常有被转让、买卖或为强权者所夺者。历朝历代,主人将姬妾辈赠送友人、赐给僚属之事史不绝书。才色出众的姬妾也常成为权势者觊觎、争夺的对象,“爱妾换马”则是世人反复吟咏的豪侠、风流题材。
三、财富地位象征
在我国传统社会里,多妾属于上层圈子的行为,它代表着身份、权势和财富。根据宗法制中的嫡庶原则,妻室中必须分嫡庶。嫡为妻,只有一个,也叫正室;庶为妾,可以有多个,在居室安排中,按照礼法,必缀安顿于偏房,故妾又称偏房、侧室和小妻。一般说来,谁身份高、权势大,谁拥有妾媵的数量也就多。
尽管按照规定,庶人年四十以上无子者方可置妾,从实际情况来看,男子娶妾特别是权贵和官宦娶妾并没有年龄的限制,四十无子娶妾是空话,没有严格执行。在一般有钱人家,特别是商人中,早就突破了这样的定例,不管是绅是民,有职无职,只要能力允许,丈夫在娶妻以外,都可不设限地纳妾。
隋唐时代男子蓄养姬妾之风最为盛行,贵族豪门蓄养姬妾之辈有达数百至千人之多者。元代上层官僚和官宦家庭,一般都有妾和婢女,就是普通地主家庭,男性纳妾和使用婢女,也是相当普遍的现象。甚至一些贫困家庭也有买妾、婢之事。由于纳妾无限制,在清代,不但大官小官、地主商人也普遍买妾,甚至出现佃户纳妾的现象。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