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的起源与历史由来
畲族为什么叫畲族
自古畲族的他称和部分自称中都有“畲瑶”、“瑶”、“瑶家”、“山瑶”、“瑶人”等等跟瑶族密不可分的称呼。
畲族又自称“山哈”,是与他们的居住环境、迁徙历史有关。“山哈”是指山里客人的意思。先来为主,后来为客,先来的汉人就把这些后来的畲民当为客人。畲族原分布在闽、粤、赣三省结合部。元、明、清时期,从原住地陆续迁徙到闽东、浙南、赣东、皖东南等地山区半山区。
“畲”字衍化为族称,始于南宋时期。据刘克庄《漳州谕畲》载:“民不悦(役),畲田不税,其来久矣”,“畲”作为族称,是由于当时畲民到处开荒种地的游耕经济生活特点而被命名的。因此《龙泉县志》说:“(民)以畲名,其善田者也”。
“輋民”名称也出现在十三世纪,文天祥《知潮州寺丞东岩先生洪公行状》说:“潮与漳、汀接壤,盐寇輋民群聚”。“輋”音shē,是广东汉人俗字。关于“輋”解析,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云:“粤人以山林中结竹木障覆居息为輋”。
显然,以“輋”字作族称是侧重于居住形式,指在山里搭棚而居的人群。“輋”的含义虽与“畲”有差异,但非指两个不同的民族,也不是指同一民族的两个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而是前者指福建畲族,后者指广东、江西畲族,这是由于汉族文人对闽、粤、赣畲族经济生活观察的侧重点不同而出现的异称。
宋末元初,各地畲民组织义军,加入抗元斗争的行列,《元史》中又出现“畲军”、“畲丁”等名称。明、清时期,闽、浙各地方志以“畲民”、“畲人”和“畲客”等称畲族的非常普遍,粤、赣各地方志以“輋户”、“輋蛮”和“山輋”等称畲族的也比比皆是。清代以降,由于许多人不了解畲民的民族成分,还有以“苗族”、瑶族”、“瑶僮”和“苗民”等称呼畲族的。
总之,史书对畲族的族称记载相当混乱,称呼也因时因地而异。新中国建立后,政府对畲族的族称问题十分重视。经过商议,改为“畲”(取“人一一小田”的“畲”为族称,意为新中国每个族人都拥有了那一片小小的天地)。1956年由国务院正式公布确认,畲族是一个具有自己特点的单一的少数民族。从此,“畲族”成为法定的族称。
畲族的历史来源
一、瑶族说
关于畲族来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主张畲瑶同源于汉晋时代长沙的“武陵蛮”(又称“五溪蛮”),与瑶族同源,持此说者比较普遍。
自古畲族的他称和部分自称中都有“畲瑶”、“瑶”、“瑶家”、“山瑶”、“瑶人”等等跟瑶族密不可分的称呼。
二、其它说法
此外,畲族族源还有“越族后裔说”、“东夷后裔说”、“河南夷的一支”和“南蛮族的一支”等多种说法。总之,众说纷纭的畲族族源反映了畲族在其历史曲折发展和民族形成过程中,同蛮、越、闽、夷以及汉等各族群体彼此互动、混化、交融的关系。
畲族族源歧见很多,但概括起来有外来说和土著说两种。外来说者认为畲族源于汉晋时代的“长沙武陵蛮”。持这种观点的主要论据是“武陵蛮”和畲族有共同的盘瓠图腾信奉。
土著说者认为畲族源于周代的“闽”人。“闽”是福建的土著,福建最早的主人,其遗裔就是今天的畲族。“闽”、“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此说的主要论据是“闽”、“畲”之间有着密切的内涵联系,即“闽”——“蛮”——“僚”——“畲”一脉相承。
此外,还有人认为畲族源于古代河南“夷”人的一支,是属于高辛氏近亲的一支氏族部落。有的认为畲族源于河南,其祖先是“龙麒”,等等。
总之,关于畲族的来源,目前尚有争议。
看了以上的介绍是否对畲族的历史来源更加了解了呢,更多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请关注历史文化栏目。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