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代时的台湾、琉球、南海诸岛
清代台湾、琉球、南海诸岛都是我国的领土,这是不可侵犯的事实。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讲讲这些现今已经失去或法理不明的地域的历史。
先秦时的中国人对岛屿是没有概念的,那时的人们正忙着逐鹿中原。秦一统天下后,岛屿成了大陆人假想的仙境,是一个求仙与永生的地方。直到汉代,大陆人描述东南沿海的岛屿时,仍用“夷洲”之说。
关于古代中国经营台湾,最早的疑似记载是孙权曾派大将军卫温、诸葛直率一万士兵到过“夷州”,但“夷州”是不是台湾岛,没有地理文献加以证明。隋朝时,台湾和流求皆被称为“流求”,尚未分大小“流求”,也很难断定其位置。所以,从大唐到大宋,这500年间古代历史文献中,我们也找不到有关台湾岛的正式的和准确的地理记载。
古代中国地图对海疆的全面描绘,现在能见到的是宋代的石刻地图,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现藏西安碑林的《禹迹图》和《华夷图》。在宋元符三年(1100年)的《古今华夷区域总要图》中曾有疑似台湾的身影,此图的大陆东南方绘出“虾夷”、“流求”等岛屿,被认为是对台湾的早期描绘,但很难认定画的就是台湾。
史料对台湾的比较明确的行政记载是元代,蒙元政府正式在澎湖设立“巡检司”。巡检司是元朝首创的县级衙门底下的基层组织。该组织通常为管辖人烟稀少地方的非常设组织,除了无行政裁量权之外,也没有常设主官管,其功能以军事为主。元代的地图中,有了更多的关于台湾的标注,但位置与面积都不够准确。
明初,这一海区的岛屿,有了大小流求之说,中山国(后为冲绳)为大流求,台湾为小流求。台湾岛开始标注于一系列地图上。明天顺五年(1461年)刊刻的《大明一统之图》中,绘在日本南端的台湾,其位置与形状较接近于现实,注记为“琉球”。明嘉靖三十五(1556年)刊刻的《筹海图编·舆地全图》绘出了日本、琉球、小琉球;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冯应京刊刻的《舆地全图》,还有明朝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刊刻的《乾坤一统海防全图》等地图,都不同成度地绘出了台湾岛。但这些描绘台湾的地图,位置与形状都不够准确。当时绘制地图仍用的是“对景图”画法,没有经纬度及较科学的三角测量法。
明万历时,朝廷正式使用了“台湾”一词(依连横《台湾通史》:台湾是原住族群的“台窝湾”一称演变而来)。随着西方人的“大航海”帆影向东方推进,台湾也进入了殖民者的视野。
西方殖民史中的台湾是与葡萄牙的“发现”连在一起的,1543年打通了马六甲海峡的葡萄牙人驾船北上,偶然中发现了“日本”。1544年葡萄牙人再次北上,又在海上远远地“发现”台湾。葡萄牙人远望岛上山岳雄秀,不由发出“Formosa”的感慨(意为“美丽之岛”)。现在能看到了较早描绘台湾的地图,皆出自葡萄牙。至少在1571年里斯本出版的《东印度与日本海图》中,已有了对台湾的描绘。此图不标注经度,但标注纬度。北回归线刚好穿过台湾岛,说明地理位置绘制准确,当时未将其标注“Formosa福尔摩莎”,只是将其画成三段的“群岛”,在北端注为“琉球”。
独幅的台湾地图是殖民时代开启的。
葡萄牙人经过台湾之后,这里的要冲地位很快被荷兰殖民者看中。162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先是登陆澎湖,后来占领台湾,欲将这里建成对华、对日以及南洋的贸易(主要是日本的白银、中国的丝绸、南洋的香料)转运站。1625年,为全面控制宝岛,荷兰东印度公司派船环绕台湾,完成了首幅独立的宝岛实测地图。此图纠正了葡萄牙和西班牙此前的航海图一直把台湾绘成一串岛屿的错误。
如今在台湾很少看到荷兰殖民者的印痕了,但随处可见“国姓爷”的印记,这个名字不断出现于学校、街道、及各种土特产品之上。所谓“国姓”,即南明隆武帝为拢络明朝最后一位反清复明的官员郑成功,赐其姓为明朝国姓——朱。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开启了国朝登陆本岛统辖的历史。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郑成功的孙子郑克爽降清,大清统一台湾。
经历了荷兰人的侵占,大清对台湾的重要性看得更加清楚。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大清设立了由福建省管辖的台湾府。台湾舆图也由此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中国人从此有了自己绘制的台湾独幅的台湾地图,这之中最为著名的是康、雍、乾三朝绘制的单幅的巨幅长卷台湾地图。
大清在绘制台湾地图之时,还绘制了《琉球国全图》,和表现大清船队封琉球国的航海图《针路图》,以及表现澎台与大陆海峡间的航路图的《澎台海图》。虽然,这些海图与同时期的西方海图的精确性无法相比,但却都形象地记录了清朝政府对台湾海域的苦心经营,从史料的角度再次证明,琉球与中国的关系,“钓鱼台”自古就在中国的海疆之内,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这也是我们研究这些海图的重要历史价值所在。
马莱特:伪造拿破仑阵亡的消息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