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桂英挂帅的故事 穆桂英大破天门阵
穆桂英是谁穆桂英为什么挂帅穆桂英挂帅的故事穆桂英大破天门阵
人们所了解的穆桂英,主要来源于各种演义、评书和戏剧,在这些传说中,穆桂英的形象是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主要是抗辽和挂帅征西,《大破天门阵》和《穆桂英挂帅》留给人的印象最为深刻。
戏文中的穆桂英身上有很多为人所不能、为人所不敢的闪光点。在封建礼教森严的那个年代,她自己挑选丈夫,完全不受封建礼制的框架限制。京剧里,穆桂英在杨宗保不同意招亲的时候,甚至敢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逼婚,让人感觉很是畅快。穆桂英是个女强人,但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身为女人挂帅出征,丈夫杨宗保懈怠违犯军令,她铁面无情棒打丈夫。可回到帐中,她又焕发柔情,极力争取丈夫的理解和支持。
传说穆桂英出生时,正逢八月中秋,桂花盛开,所以起名桂英。穆桂英从小长得秀气,聪明伶俐,十分逗人喜爱。她跟着父亲和师父学习兵书战策,一点就通,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尤其那口绣绒刀,更是天下绝伦。穆桂英长到十五六岁,出落得更加俊俏,做事也越加成熟。穆天王看到女儿已经长大,便把管理山寨的重担托付给她。穆桂英把山寨治理得井井有条,逐渐赢得寨中男女老少的拥护和爱戴。
明小说《杨家府演义》中,穆桂英名叫木金花,生有勇力,且受神女传授神箭飞刀。她出场时正与众喽啰打猎,并射杀一飞鸟。
杨六郎镇守三关时,萧太后请高人摆下天门大阵,约请杨六郎一决雌雄。辽宋两军对垒于九龙谷,宋军无人能识此阵,杨六郎甚至杨令婆都不知此阵的奥妙。正在束手无策之计,杨宗保站了出来,说这阵破之不难,因为尚有许多没有摆全的地方,并一一加以指出。杨宗保之所以识得此阵,是因受一仙人指点,又授了他兵书。没想到,奸人王钦若将杨宗保所言悉数转告辽方,他们迅速补齐了缺处。杨六郎与杨宗保再去看阵时,发现辽国已将残缺之处补齐,再要破阵难上加难。杨六郎当场晕了过去。
杨六郎派杨宗保去五台山搬请五哥下山,共商破敌之策。杨宗保带领孟良、焦赞二将,路经穆柯寨,上了五台山去请杨五郎。五郎推托说,因久未征战,斧柄已坏,若要出山,必须有穆柯寨的“降龙木”。杨宗保以为这事并不难办,便带着孟良、焦赞下山直奔穆柯寨。
焦孟二将头脑简单,俩人合议,如果穆柯寨不献降龙木,就把山寨灭了强夺。穆桂英听到山下吵闹叫阵,有人出言不逊,便带领女兵列队应战。孟良不知穆桂英厉害,威逼她献出降龙木,否则就放火烧山。
穆桂英非常生气,双方交战,只数十合孟良败走,穆桂英见其刀法娴熟,疑其诈败,不追。后来与杨宗保交战,战不数合,她卖个破绽拍马佯败,宗保乘势追赶,被穆桂英回身一箭射中战马,杨宗保倒落马下,被穆桂英活捉而去。
穆桂英堪称杨门女将智勇兼备的典范。
回到山寨,穆桂英见杨宗保生的俊秀,又觉得面熟,仔细一看,认了出来,这员小将正是三年前自己在离山紫霞官学艺时,救下的三关元帅杨六郎的公子杨宗保,不觉粉脸通红,芳心乱跳。
杨宗保在紫霞宫养伤期间,曾得到一个小道姑的精心护理,两人暗生情愫,那个小道姑就是现在的穆桂英。杨宗保病好下山之后,穆桂英向师父诉说心事,暗许终身。现在杨宗保就在眼前,穆桂英不能直截了当地明说,只好拐弯抹角,暗示两人的婚事。杨宗保以为山寨女子向自己提亲,宁死不允。穆桂英无奈说出实情,杨宗保也认出了穆桂英就是护理自己的小道姑,于是转怒为喜,答应了婚事。
焦赞和孟良见杨宗保被擒上山,立即回报杨六郎。杨六郎闻听震怒,立即领兵前去营救。杨六郎与穆桂英交锋,也被走马生擒,正被杨宗保看见。杨宗保大喊,“住手,那是我爹”。慌得穆桂英把杨六郎抛在地上,杨六郎心内恼怒,头也不回,上马回营。
杨宗保回营后,杨六郎下令将其推出斩首,以正军法,引出了一段“辕门斩子”的好戏。杨六郎要杀杨宗保,给他定的罪名是阵前招亲违反军令,众人劝解无效,穆桂英率兵来宋营,献上降龙木,签下军令状,誓破天门阵,方免宗保一死。
天门阵是按五行八卦所摆,讲究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每个阵都有阵门、阵眼、阵脚、阵胆,而且大阵套小阵,子阵套母阵,阵连阵,阵接阵,阵挨阵,阵靠阵,纵横交错,星罗棋布,共是一百单八阵。杨家将祖孙、母女、父子、夫妻齐上阵,在穆桂英的调配和带领下,克服千难万险,一举攻破天门阵。自此,三关议和,辽国再也不敢南下侵宋。
“天门阵”今在何处不得而知,但“天门”一地并非完全虚构,历史记载隐约可现。太原以西60里处有天门关,宋时名将折可求曾在此抗金。杨六郎把守“三关”,通常指的是瓦桥关(雄县)、益津关(霸县)和高阳关(高阳东)。在著名的高阳关东北15里处有“天门口”(现属任丘县),当地人认定这里曾是杨六郎“破天门阵”的地方。
天门南边有地青塔,世传为天门阵之“青龙阵”;青塔西南有地“白洋”,传说为天门阵之“白龙阵”。按照故事的描述,“天门阵” 摆在了九龙谷,但高阳关附近都是平原,并无山谷。不过,杨六郎曾在“羊山”(徐水县西北)设伏,把辽兵引入山谷,然后伏兵四出聚而歼之。此山东距瓦桥关二百里,所以天门阵的故事很可能挪移了时间和地点。《破天门》也可能事出当年的澶渊之役,当时寇准确实以宰相身份统军,而杨延昭也曾经力献计策,并且追击契丹人到今天山西大同和河北涞源一带。
戏曲、评书和传说,都称杨家将熟读《孙子兵法》,熟悉“百阵之图”。宋代的将军不懂阵图是很难生存的,宋太祖规定“将不专兵,兵不附将”,出征作战要按朝廷阵图办事。大战天门阵的故事,在明代的章回小说中屡见不鲜,所述阵形最先见于《水浒传》,《东游记》也有类似情节。在《杨家府演义》中发展得更为曲折和富于神奇色彩。天门阵之战是抗辽主战场的重头戏,大破天门阵不仅与前面的故事相照应,也与后文的故事相呼应。
但天门阵一说并不完全靠谱,穆桂英在天门阵中的神威,也都是后来的演绎。即便是在明代小说中,穆桂英也还不怎么显山露水,比她英勇的杨门女将不在少数,真正突出她的是后来的戏曲以及建国后的形象重塑。
《穆桂英挂帅》原名《老征东》或《杨文广夺印》, 1954年被豫剧搬演上舞台,定名为《穆桂英挂帅》。《穆桂英挂帅》与以往的历史故事相比,情节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情节是:北宋时,西夏犯境。辞朝隐居的佘太君闻讯,遣曾孙杨文广、曾孙女杨金花去汴京探听。杨文广在校场比武,刀劈兵部尚书王强之子王伦,夺得帅印而归。因为朝廷刻薄寡恩,奸臣屡害杨家,穆桂英心灰意冷,没有求战欲望。佘太君劝她以抵御西夏侵扰这个大局为重,为国效力不计得失,最后穆桂英听命,挂帅出征。
《穆桂英挂帅》删除了旧本宣扬的封建伦理观念和感伤情绪以及一些枝蔓性的情节,集中塑造了穆桂英这一英雄形象。尤其是《辞印》、《挂帅》两场戏,抒发了穆桂英由感慨杨家历代忠贞却不获朝廷信任,到决定以国家利益为重挂帅出征的心路转化历程,感人至深,催人奋进。“老太君她还有当年的勇,穆桂英我就无有了当年的威风?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充满苍劲、悲壮的色彩。
由马金凤领衔的豫剧《穆桂英挂帅》一炮而红,1958年摄制成戏曲艺术片,影响更为深远,被评剧、河北梆子、越剧等全国不少剧种、剧团移植上演,也引起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关注。马金凤饰演的穆桂英,一口气连唱一百多句,气势磅礴的唱腔让梅兰芳深为敬佩。
195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10周年之际,豫剧《穆桂英挂帅》被移植、改编成京剧,作为国庆献礼剧目,梅兰芳以其炉火纯青的表演塑造了他最后一个舞台新形象,李少春、李和曾、袁世海等联合出演,顿时轰动了整个北京城。随着各个剧目的不断翻演,穆桂英的形象越来越深入人心,《穆桂英挂帅》也成为京剧的经典剧目。
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到底是谁生了杨文广?《东游记》第39回讲到,钟道士派木桂英、柴太郡出战青龙阵,宗保说,桂英可往,我母亲有孕在身,如何能去?钟道士说到,但去无防,正是要以孕气压倒此阵中的妖气。柴太郡在阵中因用力太久,动了胎气,坠下马来,生一男孩。铁头太岁见状,催马来捉,被木桂英拦住,铁头太岁被郡主生产腥气所冲,战不数合拍马而走,木桂英抛出飞刀砍去,她化作一道金光冲霄而去。
而在刘兰芳的评书中,生孩子的是穆桂英:
杨家将在率兵攻打玉皇阵的时候遇到了辽兵的顽强抵抗,为了射落敌人的指挥灯,穆桂英连发三箭,因用力过猛带动胎气,她没敢惊动别人,躲进了阵边的树林准备歇息一下,正遇上了辽军主将颜容。疲惫不堪、行动不便的穆桂英此时哪里是颜容的对手,手中大刀被颜容叉条杖磕飞。情急之下她抽出背后的降龙木,使足全身的力气,照颜容砸了过去,颜容准备不足被打个正着,吐血而逃。王兰英正好赶到,结果了他的性命。穆桂英也因用力过猛,从马上摔了下来,腹内一阵剧痛,生下杨文广。桂英割断脐带,扯下征裙,把孩子包上,交给王兰英。自己擦擦汗水,重整铠甲,抖擞精神,手擎大刀,二次上马,指挥三军儿郎,重新驰骋在疆场上。
刘兰芳的评书只讲到大破天门阵,以后那么多神灵古怪的故事,估计编排起来难度很大。也幸亏她没全编完就先播讲,否则我们可能不会那么快就听到杨家将了。
孟姜女哭长城的历史典故和来历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