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女不祭灶”的习俗背后是男尊女卑的性别歧视
在中国的民间,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就会听到人们常说“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那么“女不祭灶”的起源是怎么由来的呢,有关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又是怎样的?
“女不祭灶”的习俗由来已久,南宋诗人范成大《祭灶词》中写道: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这说明,至少在南宋,祭灶时便要求女人回避了。
为什么不让女人祭灶?民间传说,灶神是炎帝或祝融等神话人物化身的男性神,试想,一个女人拜倒在美男子的脚下,是什么意思?这不是女人出轨的兆头么?
这是民间“性禁忌”的外延,是封建时代“男女授受不亲”礼俗在祭祀行为上的反映。同样,与“女不祭灶”相对应的“男不拜月”,也是这层原因,月神嫦娥是个绝色美女,男子向漂亮女子献殷勤,怀的是什么念头,便不言而喻了。
“女不祭灶”起源于何时?一时无法弄清,但到了宋代被进一步强化则是事实。这又是什么原因?
这可能与避“扒灰”之嫌不无关系。“扒灰”,是过去公公与儿媳妇搞家庭乱伦的俗称。传“扒灰”一词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弄出来的,他的傻儿子病死后,年轻守寡的儿媳妇被他看上。据说王安石当时写了一首求欢情诗,埋在儿媳妇经常上香的香炉灰下面,儿媳妇从灰中扒出后和诗一首,也埋于其中,王安石扒出后知道儿媳妇心已有意。
王安石“扒灰”的版本很多,很可能是遭其政治对手抹黑,真伪不辨。但却让后世女人多了一项禁忌,女人此后更不方便祭灶了。
南宋诗人范成大《吴郡志》说“二十四日祭灶,女子不得预”;到了明代,要求更严,《帝京景物略》称“男子祭,禁不令妇女见之”。
女不祭灶是为避男女瓜田李下之嫌,这说法可能是世人的一种想象。因为,灶神的性别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至少在早期灶神是一位女子,头上挽髻,“著赤衣,状如美女”。
而且,早期祭灶也不是放在腊月,而是在炎热的夏季进行,由女人主持祭,恰恰是“男不祭灶”。如在惠安,女子有在除夕置米于灶上卜年的习俗,学术界便认为是上古时女子祭灶行为的变异;而在鄂温克族人中间,妇女祭灶并不犯嫌。
“女不祭灶”看似一种习俗禁忌,实质是男尊女卑观念下的性别歧视。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