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的战争起源
淝水之战,又称肥水之战,发生于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战争起源
前秦寿光三年(357年)六月,秦主苻生欲除东海王苻坚,苻坚先下手为强,杀掉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不称皇帝)。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之后,国力强大,在相当短的时间之内东灭前燕,南取梁(汉中)、益二州,北并吞鲜卑拓跋氏之代国,西方兼并前凉,远征西域,一统北方。
在王猛死前,一直阻止苻坚的南进政策,且劝苻坚不要攻击东晋王朝,因为他认为前秦的国力虽比东晋强,但由于前秦刚刚才统一北方,时机未成熟,加上东晋有长江天险。王猛死后七年,苻坚认为时机成熟,决定攻击东晋。前秦许多大臣都表示反对,一心希望尽早统一中国的苻坚说:“区区长江天险算什么?我拥有百万大军,只要我一声令下,叫士兵们把皮鞭投入长江,足可断掉流水了!”此为成语“投鞭断流”之典故。
前秦:羽林军三万人,发良家子弟富有武艺者组成。这是一支长安等地富人的质子军,只能置苻坚中军以备侍从仪卫,没有战斗力量。
前锋军二十五万人,由苻融率领,渡淮攻陷寿阳。前锋所部诸军,有的远出作战,如慕容垂、慕容暐率部数万,驰赴郧城。所以在寿阳之兵,确数难以估计,或有十余万众,其中氐人当不甚多。前锋与主力悬隔,没有可靠的后续力量,只能单独作战。
根据战前战后前秦军队的表现来看,此部很大数量的兵卒很可能都是临时迫发之卒,即前文所述“人十丁遣一兵”所招募的军队。淝水之战后苻坚北逃的过程中,驻扎项城的大军没有任何军事行动。据此可以推断,苻坚率领的大部戎卒,在项城并未完成集结,大部分尚在行军途中。
第三路为来自河北山东等地的幽冀兵团,主将不祥。这部分军队开赴彭城。但所有史料都未记述幽冀兵在淝水之战中发挥过什么作用。幽州、冀州为前燕故地,是十六国时期北方重要的兵源所在地。按常理幽冀兵应该是一支很强的武装力量,早年灭代之役中,幽冀兵曾充当主力。淝水之战前夕,谢玄等人率领八万北府兵由淮南及广陵、京口一带,自东向西开赴淝水前线,丝毫无视来自彭城方向的威胁,似乎有些不合常理。
合乎逻辑的解释是,幽冀兵与项城大军相似,军队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集结。很可能是三年前的一次叛乱导致了这种情形出现,即公元380年,行唐公苻洛和北海公苻重拥兵十余万在中山发动叛乱。叛乱被平定后,前秦在幽冀二州的军力并未得到相应的恢复,从而使前秦在彭城方向无法对东晋的淮南地区形成压力。
第四路为龙骧将军姚苌率领的梁州和益州的水陆军,自长江上游和沔水而下。苻坚将自己早年曾经担任过的龙骧将军赐给姚苌,除了表明他对姚苌本人的器重以外,也说明他对姚苌这一路极为重视。如果姚苌能打通荆州一线,攻破桓冲集团,那对整个战局的意义无法估量。但此部军队在巴东遇到东晋守将毛虎生的顽强阻击,在夏口遇到桓冲荆州集团的主力而止步不前。
第五路为来自陇右的凉州兵团,应属大将梁熙统辖,因路途遥远,淝水之战前,此部只到达咸阳,未能及时抵达战场。
延伸阅读:
暂无内容!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